MySQL 資料庫管理的範疇很廣,可以簡單理解成「確保資料能安全、快速、穩定地被儲存與使用」。 具體來說,管理的重點應該至少包含以下幾個項目: 使用者與權限管理、資料結構與資料表管理、資料庫效能管理、資料安全與備份、交易與鎖管理、安全性與稽核、整合與應用、系統維運及資料庫擴展等。 MySQL 資料庫管理就是在「設計結構 → 儲存資料 → 保護資料 → 提升效能 → 確保穩定 → 變動管理」這六大循環中持續運作。 台灣MySQL研究院認為可以根據「六大循環」來說明MySQL資料庫管理,到底是要管理什麼? 一、設計結構 資料結構與資料表管理 (Schema 設計、正規化、索引設計),資料庫擴展 (分區、分片、垂直/水平拆分)。 我們在 好壞資料庫結構 (database schema) 的差異是什麼? 也說過 : 好的資料庫結構 (database schema) 和壞的資料庫結構在多個方面存在顯著差異,這些差異會直接影響資料庫的效能、可維護性、擴展性和數據完整性。並且當開發系統時,好的資料庫結構可以讓程式容易撰寫及維護,而壞的資料庫結構可能讓程式變得很龐大,並且無法在變更系統需求時還能修改維護。 資料庫與資料表的結構是資料庫管理的基礎,這個包含了最初的資料庫有無考慮到擴展問題、資料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