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R模型 全名為實體關聯模型或實體關係模型或實體關聯模式圖(Entity-relationship model,Entity-relationship Diagram),由美籍華裔計算機科學家陳品山發明,是概念數據模型的高層描述所使用的數據模型或模式圖,它為表述這種實體聯繫模式圖形式的數據模型提供了圖形符號。 參考: 實體關係模型(Entity-relationship model) 從ER Model到資料庫的形成步驟為:(1)需求分析 (2)ER Model (3)邏輯資料庫 (4)實體資料庫。但是這些步驟並非標準答案,有些可能簡化成步驟(1)(2)(4),也有些更細分出更多步驟。不過不管如何,ER Model都是從需求到資料庫形成的重要步驟。 假設現在需要設計學生選課系統,我們由四大步驟來看看過程。 (1)需求分析 ~ 我們與使用者訪談的結果,得到以下幾個需求 (a)每位專任老師在不衝堂下,可以開設多門課程。 (b)相同課程只能有一位老師開課。 (c)每個課程只要有10位以上同學修課,即可以開課。 (d)每個課程必須有一間不衝堂的教室。 (e)每位學生可以修多門課程,學分上下限為24與9學分。 (f)每個課程需依照教室可容納人數以限制修課人數…
資料庫正規化 (normalization)的定義: Database normalization is the process of organizing the fields and tables of a relational database to minimize redundancy and dependency. 資料庫正規化就是指把關聯式資料庫的欄位與表單做規劃,讓資料重覆性與相依性能夠降到最低。當然這個"資料重覆性與相依性能夠降到最低"情況下,還必須讓資料庫可以正常運作。 重複的資料 會浪費磁碟空間,並產生維護方面的問題, 不一致的相依性 會讓資料出錯誤。 資料庫正規化有一些規則。每條規則都稱為「正規形式 Normal Form」。如果遵守第一條規則,資料庫就稱為屬於「第一正規形式」。如果遵守前三條規則,資料庫就被視為屬於「第三正規形式」。 雖然可能會有其他層級的正規形式,但第三正規形式被視為大部分應用程式所需的最高階正規形式。雖然有許多正式規則與規格,但真實情況不一定永遠完全都相同。一般而言,正規化需要其他資料表,有些客戶也會嫌麻煩。如果您決定違反正規化前三個原則中的其中一個原則,請確定您的應用程式能夠掌握所有可能發生的問題…